列檢技術作業系統集中操作和控制平臺
一 、 概述
“列檢技術作業系統集中操作和控制平臺”(以下簡稱“集控平臺”),以進入集團公司管內的車輛為范圍,以管內列檢作業場、5T探測站作為車輛運用質量管理“點”(支持后續擴充站修、檢修等管理“點”),在“點”內進行信息整合,規范“班、列、輛”作業流程,在“點”間沿列車運行軌跡傳遞車輛的技術和質量信息,實現故障反饋和質量預警,在集團公司(段)級別,建立貨車車輛健康管理檔案,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評判模型,對集團公司(段)管內現在車的健康狀況進行動態評估與可視化監控,將健康預警信息自動推送至列檢作業場,形成多級列車監控網絡和技術管理體系,實現車輛從入到出的全過程管控,保障運輸安全。
在列檢作業場按照一班、一列、一輛作業標準實現工作流程標準化控制, 通過手持機,實現值班員和檢車員之間的信息互動,降低對講機使用頻率,升級信息傳遞方式。
二、系統組成
本系統將貨車列檢作業場做為數據信息 “點”,以點連線,以線架網,分層構建,逐步形成作業場級、運用車間級、車輛段級、集團公司級四級監控網絡。其中集團公司級、車輛段級、運用車間級分別包括生產管理、安全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綜合管理五個方面;作業場級包含列檢值班員工位、5T值班員工位、工長手持機和檢車員手持機。
三、系統特點
1.質量互控
通過獲取作業場的生產數據,向管理者提供管內各作業場生產情況的綜合匯總與分析,包括當前接發車情況,扣車情況,故障發現處理情況等生產信息,當班的出勤情況等信息,為各級主管運用工作人員提供日常管理和組織所關注的信息,支持其進行生產管理和組織。
2.質量互控
列檢技術作業集中操作和控制系統通過對各作業場故障按反饋范圍和反饋規則進行追溯,確認故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對反饋結果按列車運行方向向即將到達作業場傳遞,向已通過作業場反饋。實現將列檢技術作業質量信息向前次技術作業站反饋、向前方技術作業站預警。
3.指導檢修
對扣修的定檢過期車、臨修車,實現列檢技術作業質量信息(包含5T系統探測預報、動態檢測信息、列檢技術作業發現故障信息)的預警中,指導檢修車間有針對性的進行車輛故障維修。
4.應用系統整合
該平臺對現場股道、列車、安全、設備等方面的應用系統進行了整合,信息更加豐富、直觀的集成顯示,把值班員從繁忙的多系統操作中解放出來。值班員可以有針對性的對現場進行生產指揮、作業指導、過程監控。
5T數據整合
5.生產作業流程規范化
該平臺依據生產組織流程,按照“一班、一列、一輛”的作業標準,為各工位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流程,設立了流程控制機制,對列車技術作業過程具備智能驗證,為規范化的作業提供了技術支持。有效落實了規章制度要求,規范了作業人員的行為。
一班作業流程
一列作業流程
檢車員手持機目前具備了自動分車、預警信息接收、反饋和車統-15錄入等功能。
6.網絡化的生產組織
值班員和工長通過手持機與檢車員之間進行信息溝通,工長可以隨時了解現場的工作狀態及5T信息的預報與反饋情況,實現了網絡故障鑒定;值班員可以及時掌握現場生產動態。改變了之前作業場工作中需要靠“對講機”、“查臺帳”了解情況的工作模式,使現場生產組織的協調更科學、有效。
通過對多個作業場工作量匯總,平均每天接車74.6列,每班平均接車37.3列。平均每列車的TP預警約為2條,TH預警為3條,TF預警平均為5條,共計約10條,通過對講機預報和回收需要4分鐘左右,每班接車按37.3列計算,使用手持機后,有效節省37.3*4=149.2分鐘的對講機溝通時間。
預警數據下發
預警數據反饋監控
工長手持機預警監控
7.支持取消紙質車統15
該平臺將常用故障設置5個大類,共85種故障,這85種故障占故障錄入比率的97.50%,每類故障約17個。檢車員只需要2次選擇就可以快速定位故障,極大減少檢車員在現場的錄入工作量。并且,系統目前已支持分檢車員打印電子車統-15記錄,具備取消紙質車統-15的條件。
車輛錄入 故障錄入
8.播放多媒體作業指導書
將手持機的多媒體播放功能集成到了應用系統當中,可播放多種以音視頻為格式的作業指導書文件,并可通過現場無線網絡實時更新、管理所要播放的資料。滿足了對列檢工作人員的技術作業培訓及指導功能要求。
9.預警信息語音播報
對手持機接收到的預警信息自動進行語音播報和提示,方便操作人員使用。
10.影音采集及管理
實現現場音頻、視頻、圖像的采集及管理,并按列車、車輛、故障進行分類組織,通過無線網絡實時傳輸,歸檔留存,支持管理人員的查看、確認、統計及照片導出等管理功能。支持諸如攝像手電等現場攝錄設備的接入。
手持機拍照
四、列檢作業手持機介紹